央视在大观园摄制专访张南阳
发布日期:2013-07-24 08:44 作者:唐咸武 文/摄 点击:325 次
图为张南阳(右二)在艺术馆创作《中国龙》书法作品,
左二为李华祥、右一为随行策划韦海洲、左一为大观园经理唐钟凯。
图为央视一行在大观园正门采访
2013年4月下旬,央视网在桂林华夏艺术大观园拍摄的专题片《张南阳:我把艺术当作了我生命的全部》约50分钟的影片于7月上旬起在央视网、新华网华人频道等主流媒体播出。片子展示了张南阳在大观园博物馆创作书法、玉泉湖畔临渊羡鱼和大观园园主李华祥接受央视执行主编、记者赵玲采访的精彩镜头。
图为张南阳(左)把创作的《中国龙》作品赠送给李华祥
图为李华祥董事长(左二)与央视记者赵玲(右二)、书画家张南阳(左一)、
随行策划韦海洲(右一)在大观园长白山葡萄酒博物馆合影留念。
展示了张南阳在大观园博物馆创作艺术
张南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神州书法研究会秘书长、桂林雅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先生长期在北京工作,潜心绘画艺术,创作出一幅幅洋溢着勃勃生机、弥漫着清新淡雅意趣横生的优秀作品。影片的许多镜头展示了张先生在大观园博物馆创作室重笔挥毫,尽心创作呼之欲出的《中国龙》书法作品,并把作品赠送给李华祥董事长,影片把整个过程拍摄得淋漓尽致。
大观园是传承万年甑皮岩人类历史文明的文化主题园,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参股的规模型文化名园。执行主编赵玲女士在影片中说,收藏家协会拥有8000万收藏爱好者,大观园是爱好者的展示平台,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大观园的建设恰逢时机,前景看好。
张南阳先生在影片里也尽情表白,“大观园是我长期从事创作的场所,”这里山环水绕的生态环境激发了灵感,使张先生对大观园怀有深厚的感情。张先生曾多次与园主李华祥商谈,希望在此建个人艺术馆,创作、收藏、展示、交易书画作品。张先生于196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南阳人杰地灵,这里孕育出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张南阳从这里走出来,从事军旅生活20载,性格豪爽,健谈,采访者每问到一个问题,都如数家珍似的对答如流,流于言表地表现出张先生炉火纯青的创作艺术。
央视记者赵玲在玉泉湖捉到一条鱼,与鱼逗趣
张南阳坐在玉泉湖畔的青石上给鱼喂饲料,享受好心情。
玉泉湖畔临渊羡鱼
影片用了一定的时间展示了张南阳在玉泉湖畔羡鱼,坐在青石上向鱼群投放鱼饵的情景,是碧波荡漾的玉泉湖给了他好心情。每个镜头历历在目,激动人心。
玉泉湖是华夏艺术大观园的灵魂,是甑皮岩山下玉泉洞涌出的清泉汇成的清水湖,面积60亩,常年不涸,四季水量不变。这里翠竹垂柳,曲径幽静,是山环水绕、诗情画意般的仙境。这里的鱼群有数万条,对人特别热情,只要听到脚步声,五彩缤纷的鱼儿从四面八方游弋到你身边,变换着不同的鱼群型态,形成一幕幕的灿烂景观,每到此观赏的客人不无叹为观止,依依不舍,恋恋不忘。
在采访期间,主编赵玲看到鲜活的鱼群叫了起来:“这么多,多好看啊!”她说:“我虽然到处采访,还没看到过这么大的鱼群,美丽极了,”她立即叫摄影师把鱼群摄制下来。她一手提桶,一手拿瓷碗,不断地向鱼群投放饲料,色彩斑斓的鱼群迅速涌向她的身边抢食,并发出哗哗的响声,如伴奏的曲子。赵玲女士捉住一条大鱼,笑嘻嘻地与鱼逗趣,已情不自禁,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乐趣,鱼群给她带来了意外收获。赵玲女士递给笔者一张名片,写上QQ号,交待笔者把相机拍摄的照片发给她,她说:“值得纪念,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图为央视记者在玉泉湖取景,倒影湖中的山是甑皮岩山(独山)。
图为央视记者赵玲给鱼群喂饲料,享受好心情。
图为央视记者在玉泉湖口取景
央视网华人频道介绍
央视网华人频道是以传播中华民族人物及中华文化为主题的专业电视频道制作播出机构。该频道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中倡导频道专业化、专业频道系列化和系列频道国际化,积极推行“中华国粹,全球飘香”的策略,通过新华网络电视、中国网络电视中央主播这个窗口观察、触摸全球华人的走向,构建一系列人文的新座标,关注华人,服务华人,向全球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民族的凝聚力。目前华人频道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多媒体链接,整合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绝大多数媒体资源,使频道上了一个台阶。
赵玲系华人频道总编室执行主编,2013年4月下旬一行6人到华夏艺术大观园取景拍片《张南阳:我把艺术当作了我生命的全部》。
赵玲系华人频道总编室执行主编,2013年4月下旬一行6人到华夏艺术大观园取景拍片《张南阳:我把艺术当作了我生命的全部》。
图为央视记者在大观园取景
图为张南阳(左一)在博物馆创作室创作《天道酬勤》书法作品
图为作者采访央视主编、记者赵玲(左一)后在大观园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 上一篇: 在相人山建宝塔把游客引入桂林历史文化长河
- 下一篇: 张南阳在大观园专题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