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提供的通过电脑三维技术复原的甑皮岩人男性头像

桂林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市区南面独山之西南麓,是目前中国发现人类居住时间跨度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最早在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就开始有古人类在此居住,直至宋代仍有人在此生活。在一万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桂林先民在这不到400平方米的洞穴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堆积。经过1973年及2001年两次的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片)、骨器、石丰 骨、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及三十多具人骨和成千上万件动物骨骼。甑皮岩遗址是目前中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中,素面夹砂原始陶器和屈肢蹲葬的发现最令中外史前考古界瞩目。2001年,甑皮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岭南地区保护级别最高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馆区面积87亩,馆内山环水绕、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游客在这里既可以参观桂林先民先后居住了数千年的家园——甑皮岩洞穴,又可观赏遗址历次的重大考古发现;既可以登上山顶寻觅远古先民捕鱼狩猎的历史足迹,又可以走进影视厅观看现存原始部落的生活写真;既可以学习古陶器的复原与制作、感悟桂林先民的聪明才智,又可以参与考古模拟现场、体验田野考古的艰辛与乐趣。

桂林甑皮岩人头像复原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从去年年底开始,对甑皮岩人进行了头像复原。这次被复原的甑皮岩人头像,所选取的颅骨都是生活在1.2万年前的甑皮岩人的。其中,男性一例,35岁左右;女性一例,35——40岁,两具颅骨都是目前甑皮岩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头骨,最能准确地体现该人种典型的体质特征。   吉林大学边彊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实验室林雪川等介绍,科研人员分别将男、女各一个颅骨放置在立方定颅器上,测量得出复原的相关数据,用数码相机对颅骨的各面进行拍照,将得到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应用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将颅骨图像在计算机中调整成实际大小,并将各个图像设置在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中,以此制作出三维颅骨。 甑皮岩博物馆馆长周海说,这种复原技术与国内破案所采用的头像合成技术差不多,可以使复原出的头像与实际真人的误差不超过10%。  记者看到,被复原的男性头像眼眶接近方形,鼻子有明显的轮廓,从正面看鼻子的软骨稍宽,鼻翼向下往嘴部延伸。嘴部门齿稍大,唇部稍厚。耳朵不太大且紧贴颅侧。而被复原的女性头像眼眶也接近方形,眼睑薄且深。鼻子有明显的轮廓。嘴部有点“地包天”的样子。脸颊部稍有凹陷,嘴角稍微向下。耳朵小巧且紧贴颅侧。 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市独山西南麓,1965年发现,1973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发现了目前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现了32座墓葬,其中大部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 经古人类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连续几十年对甑皮岩出土的30多具史前先民遗骸的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甑皮岩人属蒙古人种,与蒙古人种中的南亚种族最为接近。在人类学和人类起源学上似乎处于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南方类型和现代南亚蒙古人种的过渡环节上。 考古专家通过对甑皮岩人头像与近现代不同人群在外表上的对比,发现甑皮岩人与华南人和东南亚人有明显的接近关系,这表明了在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形成过程中,甑皮岩人的基因起到了重要而明显的作用,甑皮岩人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古老祖先之一。 考古专家认为,利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复原甑皮岩人头像填补了华南地区史前考古的一项空白,是过去几年甑皮岩遗址开展多学科研究的延续和深化,在学术上具有重大意义。